我知道了
博采众长修《本草》

李时珍出身医药世家。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古代的医药书籍错误很多,于是决心编纂一部草药书籍。为此,他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他就向本乡豪门大户借阅。

在编书过程中,最让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导致药草的形状和生长情况很不明确。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亦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他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长期的实地调查,让他搞清了许多药物疑难问题,并为写作《本草纲目》打下了基础。

李时珍在太医院期间,经常出入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材,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与此同时,他还从宫廷中获得当时民间的大量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这些使他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李时珍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了800余种书籍。经长时间准备之后,他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历时27年,1578年李时珍终于完成了被后世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的著作《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