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他们,是真正的偶像
——读《新安旅行团》有感
泰兴市襟江小学六(1)班 梅彦妮 指导老师 吴宏祥 徐冬明

1935年10月10日,新安小学的校长汪达之带领学校的十四名孩子组成新安旅行团出发了。他们装备简陋,一身单衣、一双草鞋、一把雨伞、一只行李袋、一套简易电影放映设备、几部黑白无声抗日影片和数十张抗日救亡歌曲唱片,登上码头的小轮船,从此踏上宣传抗日救国的征途。

新安旅行团通过文艺演出唤醒民众投身抗日,激励必胜的勇气,为抗日出一份力。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哪里有战争,他们就出现在哪里。17年里,他们的足迹踏遍22个省份,走遍大半个中国,行程五万余里。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这样做的?是一颗颗爱党、爱国、爱民的心,是一颗颗痛恨日寇、一心救国的心,是一颗颗盼望和平、不怕斗争的心,让新安旅行团的成员们走完如此遥远、艰难的路。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平时生活中看到的那些志愿者们。

在忙碌的十字路口,常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左手挥舞着鲜红的小旗子,右臂戴着鲜红的臂套,上面三个醒目的黄色大字:“志愿者”。他们挺拔的身姿,是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疫情严重时,在核酸采集点也常常见到志愿者们。他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即使烈日当空,天地间像个蒸笼,他们也得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一次我做核酸,看到一位年轻的阿姨在维持秩序,队伍里不时有人抱怨排队时间太长。阿姨半透明的防护服里面充满了水气,又在衣服顶部凝结成小水珠,她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却无暇顾及。我悄声对她说:“阿姨,天太热了,休息一下吧。”她对我笑了笑,摆摆手,只不过口罩遮住了她的笑容。

他们就像新安旅行团团员一样发光发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安旅行团》精彩章节:

一个小朋友忽然喊着:“先生,先生,你听我说。”于是他便站在记者的面前,一只手插在裤袋里,一只手在外面指天划地的挥手势,活象大人似的。什么“意义”呀,“宗旨”呀,“社会”呀,“当局”呀,有头有尾,清清楚楚,说得津津有味。这样小的一个孩子,能说这样流利的国语,真是记者破题儿第一遭的闻见。听得最高兴的时候,记者便小声小气地问身边的小朋友:“他几岁了,叫什么名字?”一个小孩子告诉我:“他叫曹维东,十三岁,顾问常叫他到各小学去演讲,前几天在本市信府河小学讲过怎样做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