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苏扇雅风沐少年
本报记者 郭 瑞 通讯员 刘红莲

从古至今,扇子是消暑纳凉的必备。其中,苏扇以制作精巧著称,文人雅士往往将其藏于袖中,也被称为“怀袖雅物”。

苏扇的雅首先在于其巧夺天工的苏式工艺,2006年,苏扇制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在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盛春女士的协助下,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小学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学习苏扇传统制作工艺、传承苏式非遗文化的“苏扇工坊”。

苏扇分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制,一把精细雅洁的苏扇背后,凝结的是数十道繁复的工序。六(3)班周雨欣从去年开始学习制扇,“我们从最简单的通签做起,这个过程要保证不把扇面划破。”一开始她要花十几二十分钟才能通好,一年下来终于能在两三分钟内完成,然而还有断料、打磨、沿边、扇面剪裁等更复杂的工序等着她一一“解锁”。疫情居家学习期间,周雨欣也没舍得丢下这份“作业”,她说:“我觉得,这不仅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能锻炼我的专注力和耐心。”

苏扇的雅还在于其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以彰显儒雅气质和情趣。“苏扇工坊”配套开设了国画、拓印等社团,让同学们在扇面上进行书画创作,赋予苏扇更丰富的文化价值。从小学就学习绘画的四(12)班廖清妍在长不盈尺的扇面上找到新的创作天地,“我现在开始喜欢画花鸟工笔画,因为扇面可以放大一些细节,而且我觉得它和苏扇的风格更搭。”在扇子上作画的成品观念,以及工笔画的艺术要求,让廖清妍的绘画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炎炎夏日,持扇轻摇,心静自然凉,苏扇之雅更在于持扇人的心境与气质。“苏扇不能像蒲扇那样大幅度扇动,要徐徐地摇摆扇面。”受苏扇这一特殊文化符号的影响,廖清妍身上也渐渐显现出江南女子的温婉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