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在图书馆“赚钱”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滨江二小四(4)班 张泽琦

指导老师 钟华奇

暑假,我每个星期都要去图书馆“赚钱”。

说到这,你也许会纳闷:你才四年级,这么小,怎么可能到图书馆去赚钱?其实呀,我就是到图书馆去看书而已。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虫”。因为爱看书,自然少不了买书。我要“读书破万卷”,老妈自然免不了“花钱如流水”。还好,老妈暂时没有拒绝我的买书要求,但日积月累下来,买书花的钱早已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书不能不买,买多了又要破“大”费,两者相互矛盾。周一到周五要在校上课,双休不是上兴趣班就是要写作业,所以尽管我知道有一个“省钱”的好去处,但一直苦于没时间,我也只能干瞪眼了。

假期的到来,让我把学习压力抛得无影无踪。我就像一只被“项圈”拴住的小动物,突然“项圈”没了——我自由了。

几乎每天下午,我都会来到图书馆,坐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美滋滋地读着从书架上取下来的书——因为桌子和凳子早被别人占领了,况且地板也更凉快些。

图书馆里的书可真多呀,有科学漫画,有世界名著,还有科幻小说……当然,也少不了我最爱看的武侠演义之类的书。我算了一下,我看的书一般一本平均要25元,有的甚至超过80元。我每次都能在那里看完5到10本,一天下来所看的书,如果要去买的话,差不多就要200元。在图书馆里,我不用花钱买,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相当于把原来买书的钱省下来了。省到了就是赚到了,这样一来,我一个月就可以“赚”到好几千元。既能减少爸妈的开支,又能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呀!

如果你看到了我的这篇作文,相信你也会心动,你也很快会像我一样——只要一有时间,就会跑去图书馆“赚钱”!

据指导老师介绍,这是一篇“单元习作”,要求同学们讲讲自己跟书的有关故事。

“总题目”是常见的,小朋友们已就此讲过许多故事,大体上是:怎么喜爱书,怎么苦读书,怎么把书读活,等等。这些思路是可行的,因为“自己”跟“书”的关系基本如此。但不能故事雷同、细节相仿,而应当写出“个性”,展示与他人“不一样”的“这一个”。譬如鲁迅先生读《红楼梦》,就没有如“才子”那样看见“缠绵”,如革命家那样看见“排满”,而是看见了贾宝玉“看见许多死亡”、看见了“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是鲁迅先生的独立见解,他与《红楼梦》建立了极有“个性”的关系。

作文,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均得构思。构思,是对生活素材的认识与调度,微妙而又灵动;但不论千变万化,有一条十分要紧,即精选契入素材的“角度”,寻求一个最切合自己感悟的巧妙“视角”。《在图书馆“赚钱”》一文,别开生面,叙说自己为了节省买书的钱,如何坐在图书馆的地板上读书。故事的焦点在于“算细帐”,算来算去,由衷地、得意地宣称:自己一天可“赚”200元,一个月可“赚”好几千!太“葛朗台”了吧?绝大多数读者不会如是观。因为,这是一个家境“一般”却要“读书破万卷”的孩子的“机智”。他要突破经济条件的制约尽可能广泛地到书海遨游,既体谅了父母,又“自由”了自己;表面上“赚”了钱,实际上“赚”来了“更多的知识”。所以,读罢此文咱们均会会心一笑,悄然颔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小作者的“视角”独一无二,个性十分鲜明,故能木秀于林,给人以悬念、同情和赞叹。

对于命题作文,或划定题材范围的作文,下笔时完全可以根据“题目”独辟蹊径,不拘一格。记得我曾经给文学院新生(当年高三学子)命了一道题:“柳暗花明”。全班同学绝大多数写如何挣脱困境走向“光明”,只有一人这么写:有两位高中女生,一个叫“柳暗”,一个叫“花明”,二人既有摩擦,又有和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终于三载同窗,联袂克服了重重困难,由“一村”走向“又一村”。我批阅时,先是一愣,继而抚掌大笑,给予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