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实验学校五(8)班 胡乐然 指导老师 李 宁
“小豆芽,咯嘣蹦,
俺到姥娘家过一冬。
姥娘疼俺——
妗子瞅俺——
妗子妗子你别瞅,
楝子开花俺就走。”
这是我小时候,奶奶常挂在嘴边的儿歌。我不明白,就扬起脸问:“奶奶,为什么妗子会瞅你?”奶奶笑着说:“我们小时候,大人们每天都为吃啥发愁。在姥姥家住那么长时间,得要多少口粮?妗子当然心里不乐意,所以就用眼神来表示。”儿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奶奶又接着话茬说:“那时都是吃红玉干面,黑黑的,又粗,还拉嗓子眼,如果每顿能就上咸菜,那就算好的了。哪像你们现在,白面馍馍都不愿意吃,顿顿得有好菜,还挑食……”奶奶开启了忆苦思甜的模式。
直到小学五年级,教语文的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校园里那棵楝子树的故事,我竟有了做楝子豆的想法。
六年前,学校建校初期需要绿化校园,就在校园种了许多树木。栽种这些树木需要用土,最好是“熟土”,学校就向周围老乡找来这样的土,然后广植广玉兰。不料,有一粒楝子豆悄悄地随着一铲子“熟土”来到了校园,并在土里生根发芽,就六年工夫,这棵树已经和广玉兰一样高了。
李老师还专门带我们去看了这棵楝子树。它就那样默默地长在两棵广玉兰之间,它是那么自信地站在那里,挺拔向上,我一下子被它深深地打动了。想当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它随着那一铲子“熟土”来的时候,没人知道它的存在,没人悉心照料,可是在这一片自由的沃土中,在这短短的六年里,它竟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充满力量的它也光荣地成为我们的校树,我们的校徽也因它而定为楝子树的图案。楝子树的图案被缝制在校服上,每次看到它,我都心潮澎湃:我想做一颗楝子豆!
我这颗楝子豆,可不是奶奶口中当年那颗吃不饱的、住姥姥家还要被妗子狠狠瞅的小可怜,我要做一颗像我们校树一样自强的楝子豆。
我知道,我是一颗幸福的楝子豆!我越来越懂得奶奶那辈人的忆苦思甜,越来越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换来的,越来越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题图:绿色南通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2115班 王艺涵
指导老师 刘金霞 管晓丹
一枝一叶总关情。
没想到,老师给你讲的这个关于校树的故事,引发了你如此深的思考。这棵楝子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居然长得这么茂盛!有人说,这是偶然的奇迹,可又有谁说这不是必然呢?只要心中有向上的力量,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哪颗种子不会长成参天大树?
回想五年前,怯生生地走进校园,于是你像当年那颗种子一样,拼命地从四周汲取营养。每每看到你沉浸在书籍里阅读的幸福状态,老师知道,将来你一定会像我们的校树一样,令人惊喜!
果然,你默默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恩惠:作文课上,当别人绞尽脑汁搜索素材时,你却文思如泉;当别人搜肠刮肚拼凑文字时,你在奋笔疾书;当别人冥思苦想选择表达方法时,你已娓娓道来……没有人能阻止你前进的脚步,就像我们的校树,这棵拥有神奇力量的楝子树,这棵给我们无穷力量的楝子树!
这棵树,简单!这棵树,努力!这棵树,向上!它带给我们太多的启迪:不要因为无人问津就放弃发芽的欲望,不要因为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广玉兰”,就放弃向上生长的勇气……
直到今天,你有了想做一颗楝子豆的想法,老师发现你长大了。在校园这片自由天地里,你乐观阳光,积极进取,向上向上再向上,平静又不平凡地成长,这正是老师对你的希望。其实,老师又何尝不想做一颗幸福的楝子豆呢?在充满生机的沃土里,落地生根,默默无闻,波澜不惊,让我们一起做一颗幸福的楝子豆吧!
——点评老师 李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