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科学引导,让孩子不再沉迷网游

本报记者 苗 苗 邓 园 郭 瑞

通讯员 林志文 张才祝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和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网络游戏所吸引。据统计,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网民数为1.75亿,在家上网的比例达84.48%,上网玩游戏的比例为61%。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游戏,如何从源头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成了许多家长亟须面对的难题。

 

学生:

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  

射阳县上小学六年级的晓东觉得自己玩游戏是受到爸爸的“牵连”。刚上小学时爸爸就常在他面前玩手机小游戏,耳濡目染下,晓东也尝试着玩起来。起初爸爸还夸他聪明,一学就会。可随着晓东的游戏“瘾”越来越大,他成了班里成绩“垫底”的学生,他说:“我也想跟网络游戏彻底绝交,可是这太难了。”

在灌云县大圈实验学校七年级的小星眼里,网络空间却是另一番景象。“网络游戏只是互联网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互联网还有更有用的搜索功能、通讯功能、学习功能等。”随着对网络认识的深入,小星对它的运用也更加“得心应手”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都在家上网课,学习累了,来一局网络游戏调节一下,劳逸结合,事半功倍。”

“我有个朋友叫乐乐,成绩跟玩游戏水平成反比。”射阳县实验初中九年级的子睿说,同学们都知道乐乐沉迷于网络游戏,给他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他其实特别想戒掉网瘾,于是我常邀请他到我家一起写作业,为他推荐好书共读,还请他爸妈在工作之余多陪陪他。”在家人和老师、同学的共同帮助下,乐乐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家长:

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孩子10岁刚接触手机网络游戏时,沉迷其中,晚上经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玩《王者荣耀》。”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六年级小荣的父亲发现后,主动找儿子沟通,并对他说:“爸爸不反对你玩网游,但凡事都得有个度。你要是感兴趣,周末我陪你一起玩。”经过疏导,小荣平时埋头学习,周末与爸爸组团“战场杀敌”,还不断总结经验,共同“升级”。

镇江市桃花坞小学朱红香老师的女儿上小学五年级。朱老师认为,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可能与网络“绝缘”。对待网络游戏,家长堵不如疏。“我们要做好榜样,并和孩子‘约法三章’,严格控制游戏时间;设置好网络过滤系统,防止孩子受到不良网络信息影响。

“我的孩子电脑操作得很熟练,但同时也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潭。”射阳县邱女士的儿子小晨刚上初中,“我每天都会找小晨聊眼前的功课和未来的梦想,其实就是想分散他对网络游戏的注意力。”暑假里,邱女士打算多买些有益的书籍,跟小晨共读,在陪伴中让他不孤单,从而消除他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专家观点:

转变观念,提升自制力和生活品质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家教专家殷飞指出,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沉迷网游问题。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在网络保护一章与一审草案相比,从11条扩充到18条。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出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给家长的倡议书》,在暑假即将到来,中小学生将可能长时间“触网”之际,为全省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提个醒,给他们提供一些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科学建议。这些都可为广大家长增强网络素养意识,提升科学家教能力提供了基本遵循。殷教授还给广大家长们支招: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网络和手机作为“工具”的基本定位,如只在需要沟通、查阅资料时使用手机,避免把手机当成随时随地打发时间的“玩具”。二是在家中设定手机使用家规,家长与孩子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三是用丰富的安排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避免时间被网络游戏和短视频所填充,如亲子阅读和运动、做家务、旅行、社会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