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家乡寻“宝”记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五(3)班 乔宏智

(小记者证编号 J181778)  指导老师 王云枝

 

上周六上午,我们小记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常州一日采风活动。听说这次我们要去寻觅常州“三宝”,究竟是哪“三宝”呢?

经过1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目的地——青果巷。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第一个宝贝——梳篦。常州梳篦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木料讲究,外形精巧。相传在盛唐时期,皇帝每年都要从江南购置许多梳篦进宫,所以常州梳篦又名“宫梳名篦”。经介绍,我得知制作一把梳子竟有28道工序,而篦子更是要经过73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真是精工出细活啊!

古代人注重女红,女孩子出嫁前都要学习刺绣。我们寻的第二宝就是乱针绣。乱针绣选用的布料多为丝绸锦缎,因为在细腻光滑的绸缎上绣出的作品才更漂亮。你瞧,“绣只小狗能打滚,绣只老虎会吼叫,绣朵小花还会咧嘴笑”哩。

最常见的应该就属第三件宝贝竹刻了。讲解员向我们展示了竹刻的两种刻法——阴刻和阳刻。阴刻如同写字一般,将需要刻的字一笔一划深深刻在竹板上,而阳刻则反其道而行之,要将字的笔画保留,将竹板上多余的部分去掉,就好像字是从竹板上长出来的一样。粗心的我以往竟没有发现两种刻法的不同!

结束了行程满满的一天,我从探寻家乡“三宝”的过程中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们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