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学节气文化 做有节之人

本报记者 郭 瑞  通讯员 徐惠萍 汪 婷

 

古色古香的镇江西津渡街区里,一串串大红灯笼、热气腾腾的小吃,以及卖冰糖葫芦的叫唤声,驱散了冬日的寒意。去年12月7日,大雪节气当天,镇江市孔家巷小学节气小分队街头的剪纸义卖活动,更为镇江的这条文化特色老街增添了一抹暖色。

“姐姐,你看,这是我们自己剪的四季图,多好看呀!如果您买下的话,您付的钱我们会捐给镇江市残联,这是献爱心呀!”五(2)班王芷菁一番真诚的“吆喝”,成功收获了20元爱心款。王芷菁说:“冬季缺乏生机,红色的物品和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热情,可以驱散寒意。”可别小看同学们的这些剪纸作品,当天他们一共筹得402元义卖款,能有如此大的收获,背后的奥秘可不一般。王芷菁说:“我们的剪纸作品经过非遗传承人的指点,更蕴含着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教育是孔家巷小学的特色校本课程。同学们不仅把节气习俗画在蒲团、竹匾、台历上;用五彩的折纸、鲜红的剪纸、风干植物和种子描绘二十四节气图景;编排《二十四节气之美》舞台剧,还走进大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春意盎然时,他们“观蛰虫始振”“变身茶农学制茶”;炎炎夏日,他们“腌咸蛋、学犁田、观日月、知天象”;秋高气爽之际,他们体验“舌尖上的桂花”,感受“丰收节的快乐”;皑皑白雪之冬,他们“小雪忙腌菜”“大雪观鸟筑巢”……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个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虽然远离了农耕时代,但是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还是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二十四节气这个生动“课堂”里,六(4)班范晶晶学会了包粽子、包饺子,认识了五谷和草药,更明白了清明祭祖、重阳敬老的传统。

二十四节气里,蕴藏着大自然的语言,也渗透着人生哲理。跟着二十四节气的课程,六(4)班丁梓博欢乐地走过一年又一年,求真、向善、臻美的生活智慧在他的心间悄然生长,“在参加节气实践活动中,我懂得了敬畏自然、珍爱生命、不惧风雨,从小要做一个气正有节之人。”

 

 

 

图为镇江市孔家巷小学节气小分队的同学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剪纸(上图)和制作冰糖葫芦(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