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减负”,让青少年轻快奔跑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邓 园  通讯员 张婷婷 毛云飞 许湘山 张海涛 朱 慧

一项由中青报组织的“2019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是受访者最期待的两会议题,而在教育这一议题中,“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尤其受到网民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减负再难也要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赴京参加两会的途中接受采访时也再度提到减负话题。此外,众多减负措施、意见近期纷纷出台,特别是去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让义务教育公平度和质量得以提升,让师生相处更和谐……细数减负“红利”,老师、同学和家长都倍感幸福。

“减负30条”捎来“福音”

均衡编班配置师资、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取消超大班额……“减负30条”等减负措施,为解决减负问题可谓煞费苦心,各种措施也在学校扎扎实实落地。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下午3点40分放学。初一(4)班董新畅说:“南外不仅老师亲切和蔼,作业量也完全能‘hold’住!”刘洪雷老师介绍,南京外国语学校一直均衡编班配置师资,老师不仅不会给同学们“加压”,还会帮他们疏导自加的压力。“去年年底,我校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签名仪式。有偿补课恶化了师生关系和教育管理,教师应该将时间留给学生、教育事业和科研工作。”刘老师说,这是为师生共同“减负”的双赢选择。

课桌紧挨课桌,走廊里也安排上座位,在一个班里“塞”进70多名同学,这是淮安市楚州实验小学实行集团化管理前的超大班额现象。那时,胡春松老师每每看见学生上课时侧着身子写字就十分心疼。自从主管部门下发取消超大班额的规定以来,学校实行集团化管理,将学生分流至6个校区,并严把入学关。现在,胡老师班里的学生数减少至正常班额,“课堂上同学们发言的机会变多了,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亲近了。”

“减负让作业变得‘少而精’了。”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五(7)班贺子畅如是说。以前做数学作业时,他常觉得很多题目题型雷同,做起来既浪费时间又兴趣不浓。“现在,重复的作业变少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绞尽脑汁也解不出的‘偏题怪题’也不见了。”不仅如此,以前粗心大意的贺子畅常常被罚抄,现在累人的惩罚性作业没有了,他反而更加认真对待笔下的每一个字,养成了“做时用心、查时细心”的好习惯。

多出来的时光这样用

减负之后,同学们的作业变少了,丰富多彩的“副课”来了,他们齐齐拍手叫好!如何用好这“多出来”的时间?老师和同学们锻炼身体、发展才艺,都各有心得。为实现“减负增效”,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体育组的老师们在秦淮区小学体育教研员卫红老师的指导下创编了三套体育操。“除了击缶操、乒乓球操和轮胎操,我们学校还有一些秦淮老游戏式的素质练习。”夫子庙小学体育组的王骈老师说,通过这些“老游戏”,同学们不仅放松身心,还和长辈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四(4)班的李欣妍说:“在课间做击缶操、‘钻山洞’,不仅缓解了我们的学习压力,还能积攒能量,让下一节课更高效!”

每个单周的星期三是扬州市翠岗中学同学们翘首以盼的“无作业日”。聆听名曲、制作民俗小报、亲子共读……每个“无作业日”,初一(9)班赵子鸣都过得很充实,也让他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为提高学习效率,赵子鸣学会借助“时间管理拼图”,分配放学后的四个小时。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还针对自己的弱项做强化训练,从不毫无目的地“刷题”。

再过不久,兴化市东罗村的千垛油菜花就要盛开了,卸下沉重的书包,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的12名“千垛小导游”开始忙活起来。五(2)班虞忻悦不仅利用每天课余时间背导游词,周末还来到东罗村进行实地考察。第一次见到油菜花田、村民服务中心和村民大礼堂,她不禁感叹家乡的农村美得很别致也很精致,设备齐全的卫生医疗和文娱场所更让她为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竖起大拇指。减负让虞忻悦有时间拍了很多家乡美照“晒”到朋友圈里。

减负还需怎么做?

经过多方努力,减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效,但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打破“应试”籓篱、愉悦师生身心,减负之路任重道远。王骈老师说:“我们童年时,街头巷尾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游戏、讲故事,这是童年珍贵的回忆,更是人生的温暖底色。现在通过课程减负的方式,我们将老游戏传给同学们,带领他们重拾游戏的快乐。”他认为,这不光是在给学生减负,也是在为老师减负,“这些游戏激发了我们的传承使命,也让我们陶冶了身心!”

在每两周一次的STEM课上,扬州市翠岗中学初一(9)班宰雨玥对研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用课余时间调查自来水水质和小区附近变电站的辐射情况,但研究所需的化学试剂和测辐射仪价格较高,“囊中羞涩”使他的研究被迫停下来。宰雨玥说:“如果学校能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同学们自由研究,那就再好不过啦。”

在盐城市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小凡的家长顾女士眼中,减负决不能止步于学校,“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顾女士认为在学习上,家长之间不能盲目攀比;才艺方面,重在培养兴趣并帮助孩子坚持下来;生活上则应该引导孩子做家务。“减去束缚孩子身心成长的压力后,让其他能力快速成长,这就是我家的减负‘套餐’!”

减违背教学规律之“负”,增教育公平之“福”,减负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正确对待减负目标,积极配合减负政策,相信减负之路会成为同学、家长和老师们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