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瑞 通讯员 王剑荣 姚海军
每周三、周五,是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江村娃爱心超市”“营业”的日子。十来平方米的屋子里,两边靠墙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文具用品和衣物。与街边超市不同的是,这些“货物”没有价格标签,而“营业员”则是佩戴绶带的学生志愿者和学校退休的老教师。
爱心超市是一个鼓励大家无偿捐出自己的物品,献出一份爱心,帮助和温暖他人的平台。震泽实验小学学生中有近一半是外来人员子女,爱心超市让他们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也让本地同学懂得了关爱他人,在同学间形成了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友好氛围。自“开业”以来,五(3)班范欣妍就一直担任“营业员”,她说:“‘超市’里常挤满了人,有的同学来捐自己的物品,有的来领取心仪的东西,‘交易’十分频繁,可热闹了。”范欣妍负责给同学们捐的“货物”编号、归类并登记,小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每一件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东西再小,也是同学们的一片爱心。”每当接过捐赠的物品,范欣妍似乎都能感受到爱的温度。
超市里的爱心物品大部分是用过的,但也有很多是全新的,有的甚至还有着特殊的意义。五(3)班李雪就把自己获得珠心算比赛二等奖的奖品——一套价值不菲的水彩笔捐献给了爱心超市,因为她希望有更多人能和自己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和喜悦。作为回报,捐献的同学可以获得一枚“爱心纪念章”,如今积攒“爱心纪念章”在校园里风靡起来,成为同学们最值得骄傲的事。
领取物品的同学不用付现金,凭一张班主任老师发的“爱心超市券”就可以了。外来人员家庭很多经济条件不太好,这些家庭的同学平时舍不得买学习用品和衣服。“老师会经常了解贫困学生的需要,给他们发放爱心券,当然表现好的同学也能得到爱心券。”五(5)班顾洲瑜说,得到爱心券是件令其他同学羡慕的事,她也曾得到过一张,在超市里左挑右选后,最终兑换了一本自己一直想看的《淘气包马小跳》。“看完之后,我又借给了别人,让大家一起分享。”
就这样,一本书、一支笔、一件衣物……从一个同学手里传到了更多需要它的同学手中;奉献爱心、呵护爱心、传递爱心,这股暖流在校园里满溢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