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汤显祖:秉怀德艺策千秋

汤显祖是我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在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洁身自好 不慕名利

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祖辈认真求学的态度,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勤奋好学加上天资聪慧,他21岁就中了举人。

以他的才学,本可以轻易通过科举而进入朝廷当官,但正逢当朝首辅张居正掌权,张居正要安排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就派人去笼络他们,承诺只要汤显祖肯依附张居正,就让他中在头几名。

但汤显祖洁身自好,不为所动。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先后两次拒绝了招揽。结果连着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不仅如此,在张居正当权期间,汤显祖都没有被录取。才正因此,汤显祖以高尚的人格受到人们的称赞。直到张居正死后,34岁的汤显祖才以极低的名次考中了进士。

坚持创新 不畏权贵

入仕后的汤显祖被派到南京担任太常寺博士这一闲职。他一面以诗文、词曲与人切磋,钻研学问,一面坚持埋头苦读。有时到了半夜,他家里依旧书声琅琅。别人问:老博士为什么还如此喜爱读书?他回答:我读书可不在乎能不能做博士。

汤显祖是一个尊重文学而不屈从于权势的人,他有主见而不随波逐流。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后来的作品《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都得到了体现。

当时的文坛,拟古派大行其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代表人物王世贞正是汤显祖的顶头上司。可汤显祖却不愿违背本心附和,他重视创新而反对复古,注意汲取古代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而不为拟古派的陈规陋习所局限。汤显祖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还约了友人把王世贞一派的诗文拿出来剖析,划出诗文中模拟、剽窃汉史唐诗的字句,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

以民为本 不惧打压

汤显祖不仅在文学品格上不愿与守旧的统治者同流合污,在政治上也锋芒毕露。

1591年,汤显祖上书皇帝,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等人,揭露他们窃盗权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并对万历皇帝登基后的所为也作了批评。结果,皇帝大怒,将汤显祖放逐到雷州半岛为典史,一年后才赦免到浙江遂昌任知县。

在遂昌,汤显祖大力整修书院,时常到田间与农民谈话,更多的时间则与青年读书人切磋文字。浙中这块僻瘠之地在汤显祖的治理下大为改观,所辖地区的人民生活安定,百业兴旺。汤显祖还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体现他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这些做法却成了别人攻击他的把柄。考核官员时,一些官员在背后大讲汤显祖的坏话。1598年,汤显祖听说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认为此举将严重扰民,坚决反对。最终,汤显祖主动辞官,回到家乡。

汤显祖蔑视封建权贵,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吏周旋,只是潜心创作,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