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我为“金灿灿”的博物馆而骄傲

本报记者 张玫莹

通讯员 吕 迎

 

 “真没想到南京竟是金箔的故乡!”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四(8)班的王书轩得知金箔和自己的家乡竟有如此渊源,惊讶之余透露着自豪。

在中国金箔艺术馆中,王书轩见识了形态各异的金箔。刚迈入金箔馆,王书轩就被一尊金灿灿的弥勒佛吸引,“它看似是用一大块黄金打造而成,其实是工人用一张张金箔纸贴裹成的,但即便凑近看,也丝毫找不到拼接的痕迹。”除了“大块头”的金箔制品,王书轩发现金箔也能很“秀气”。经过加工,金箔变得细碎如粉,或融入墨汁,让毛笔字流光溢彩;或混入锦线,成为制作云锦的材料。经过馆中老师的介绍,王书轩了解到金箔内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不仅很多名贵中药都少不了金箔的“加盟”,现在人们也将金箔与化妆品相结合。王书轩不禁感叹:“金箔真是‘秀外慧中’呀!”

“中国古代佛教盛行,而‘佛要金装’,所以我们常能看到金箔制成的佛像和大象模型。”参观金箔馆前,四(6)班的纪昕贝就对金箔有所了解:“为了节省贵金属,古代科学家葛洪想出一个妙招——先将金块熔成液体锻造成金箔,再将金箔贴在雕像上。”金箔馆中,古代工人制作金箔场景的塑像让纪昕贝仿佛看到工人们夜以继日锻打金箔的辛劳,“经过十多道工序,金块变得薄如蝉翼,手工的制造精度甚至超过了现代机器,我们的祖先可真了不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纪昕贝,她决定将这份匠心与毅力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金箔这一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同学们倍感自豪,他们希望更多人都走进金箔馆参观、了解。这不,纪昕贝拍了好多照片,迫不及待地将这“金灿灿”的博物馆分享给了朋友圈里的小伙伴,还收获了不少“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