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宣侠父:为革命上下求索

诗一首

 

神州遍地涨烽烟①,莫只登楼意黯然。

惟有齐心来革命,一条生路在人前。

 

作者:宣侠父出身贫寒,后因成绩优异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他投身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4年宣侠父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因反对蒋介石而离校。1925年,他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内开展政治工作,随西北军一部远征甘肃,帮助建立中共兰州地下组织。他还深入甘南,帮助当地藏民组织“藏民文化促进会”,深得藏胞的信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宣侠父与刘志丹等一批共产党员离开西北军。1933年,他促成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联合,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同盟军失败后,他与吉鸿昌组织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介绍吉鸿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宣侠父成为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的得力助手。对于宣侠父的革命活动,蒋介石恨之入骨,使尽了软硬伎俩,最后竟亲自下令“秘密判裁”。1938年7月1日,宣侠父在回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途中被特务绑架,当晚遭到暗害。

 

背景:在北伐战争中,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中有大批中共党员,宣侠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协助西北军制定正确的军事政治路线,并对北方群众自发的武装斗争给以道义和人力上的支援。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共产党人的支持下,于内蒙古五原举行誓师大会,宣布响应北伐。之后,冯玉祥的国民军解围西安,攻占潼关,并与南方的北伐军在郑州会师,北伐战争宣告胜利。

这首诗就是1927年国民军节节胜利之际,宣侠父随军去潼关与北伐军会师,在出发前写给友人张之道的。作者在诗中告诫友人,对敌人决不能妥协、让步,也是在提醒所有的革命者,争取解放,争取自由,只有不怕牺牲勇敢地去战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李 彤 摘编

 

释义:神州大地处处军阀混战不断,我们革命者不能只是站在楼上感叹命运,意志消沉,而是应该行动起来,齐心协力闹革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救国之路。 

 

①遍地涨烽烟:指连年军阀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