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世界文化遗产迷倒众后生
苏外“世遗青年保卫者”全国大赛获佳绩

本报记者 李 彤 通讯员 彭 蕊

“这次在洛阳,我的收获太大了,见到了许多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的东西。”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二(2)班的徐成坤谈起不久之前的洛阳之行,言语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6月7日至9日,徐成坤和另4位同学代表苏州外国语学校参加了在洛阳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徐成坤取得了国学比赛个人全国第二名,苏外代表队获遗产保卫者专场全国第三、微电影全国铜奖的好成绩。可是在同学们眼里,获奖并不重要,这段与世界文化遗产“零距离”的经历更让他们终身难忘。

“你知道唐三彩吗?这次我亲手做了一个!”高一(3)班的方凌艺在洛阳的唐三彩博物馆里与这一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给做好的素胎抹上含有金属氧化物的釉彩,然后放进低温窑烘烤。看着一件世界文化遗产从自己手里诞生,那感觉真是好极了。”国际部高一(1)班的臧遇安在洛阳定鼎门考古现场见到了传说中的“考古神器”——洛阳铲。“我在小说里读到过,这下终于见到实物了。”不光见到,臧遇安还用这把“神器”将工作人员预埋在土里的物件一一勘出,真正过了一把考古的瘾。

5位同学能参加本次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并取得好成绩,得益于苏州外国语学校“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学生社团。社团组织各类知识讲座,给同学们介绍苏州园林、中国丝绸、刺绣等,徐成坤说:“讲座里很多世界文化遗产的知识都出现在了这次比赛中,所以我们对这些非常熟悉。”徐成坤的参赛论文《古代洛阳城市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引用了大量苏州园林的知识,为论文增色不少。更受同学们欢迎的是社团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古诗词、成语、历史人物、古建筑……其中“猜成语”“飞花令”等环节吸引了大批同学参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国学知识竞赛成为传统文化的盛宴。

“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的各类活动激发了同学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情,一批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小志愿者活跃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留园、网师园等文化景点。有的小志愿者团队会定期测量沧浪亭外的河水水位,为保护景点的环境提供参考数据;还有很多小志愿者在丝绸博物馆用英语为外国游客讲解丝绸知识,让中国丝绸和丝绸之路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世界各地更多的人所了解。

徐成坤说:“这次比赛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真是幸运。只有更好地了解这些世界文化的瑰宝,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