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逝去的永恒

何老师评点好作文

前两期,着重评介今年江苏高考优秀记叙文,目的是呼唤中学记叙文教学的“更生”。本期推荐一篇优秀议论文,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江苏一考生

迎着晨曦微光印上时间的痕迹,跋涉于人生浅滩的步伐逐渐蹒跚;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不老的生命会在风浪之后更加通透与慈悲。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因为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能辜负每一朵花儿蜜一般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今世的家,海洋是它前世的梦。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回游中。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

三文鱼,我,向你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清泉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虚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不要忘了海子的教诲:“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看林徽因,正值青春年华,却与丈夫到乡间寻访古建筑,践行人生理想,正如金岳霖赠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一电影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没有与万物共生死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尽情地开花,为春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物皆逝,唯精神永存!一路向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不能!

 

实话实说,被当今中学作文课堂教“僵”了的议论文,首先触目的一大毛病是文字缺乏活气,一副八股腔,再“青春”的道理也被讲“蔫”了,故此次精选一篇议论性散文,颇富文彩,十分耐读。

另一个大毛病是:不说自己的话,通篇引录名人警句。有一篇作文竟然一口气列举了7位名人的讲话:辛夷坞说……张爱玲说……刘伟说……一位哲人说……牛汉说……王右军说……苏东坡说……如此云云,就是不见“我”说!

这篇《逝去的永恒》亮出的中心论点是“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纯然是自家注目凝思的结果,跳出了空泛大道理的藩篱。

在论说过程中,此文也有名言警句的引用,但少而精,点到为止,为我所用。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诗意地解释了“青春”: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以梦为马,呼唤“可能”,永远坚持“最初”本心的选择,“直到不能”。升华了所引警句,迸发出独家思想火花,大气而又潇洒!

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中精挑了几种微小的生命征象,用例洋溢着个性光彩,且具内在逻辑张力:

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

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主演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

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

这三种小生命,共同推进了一种逻辑“征程”:勤劳,铸就青春;追求,策动青春;尽心,圆满青春。青春的无限光彩和充实内涵,被三种小生命从不同角度演绎得痛快淋漓,诚所谓“山形步步移”、“曲径通幽处”!

至此,文笔顺乎自然地由“生物”转向了“人物”,又是一个逻辑飞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点击了“我们”的咨嗟虚叹,海子的“遥远”和“朴素”,林徽因的“一身诗意”。请注意,许多临场考生也写到这些人物,但往往絮絮叨叨地介绍其生平事迹,不知道从中提炼出各自的精彩,故显得平平淡淡,缺乏针对性。此文作者懂得激发人物个性心灵之光,字字击中其思想“穴位”,故内涵的现实指向顿时如电光泻地!

我揣测,这位作者的议论文能力,绝对不是作文课堂上那些“板块式”教学培养出来的;他(她)尊重自己的生命律动与呼唤,多行,多读,多思,获得了解放,争得了自由,于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