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贴近大地 看得更远
——江苏省中小学校刊联盟报刊业务培训班纪实

本报记者 刘 旅

江苏省中小学校刊联盟报刊业务培训班圆满结束,但是“校刊联盟”群里的老师们,还在意犹未尽地热议着三天培训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这次由关心下一代周报社牵头组织,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校刊联盟报刊业务培训班,是促进《周报》与各地中小学校进一步密切联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互联、互动、互助,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形成更强的育人合力,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培训班期间,来自全省各地114所中小学的150多名学校领导、校报校刊的负责人和编辑,讨论通过了《江苏省中小学校刊联盟章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商校报校刊的未来和发展。

一场简朴的开班仪式

3月11日下午,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曹鸿鸣以及几位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和省教育厅关工委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在短短30分钟的开班仪式上,曹鸿鸣主任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各地中小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工委工作、《周报》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为培育新一代江苏人、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作出新贡献。省关工委副主任、周报社社长薛和主持开班仪式。

老领导的到来,让培训班的学员们深受鼓舞。曹主任的热情讲话、殷切期望同那幅在春寒料峭中他和全体与会代表的合影一起定格在了大家的记忆深处。

两场实用的业务讲座

为提高校报校刊的编辑业务水平,培训班安排了两场业务讲座。

《南京晨报》原总编辑姜圣瑜作了“新闻写作及报纸编排”新闻业务知识讲座。他运用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什么是新闻”“哪里有新闻”“怎样写新闻”“版面怎样编排”,向最基层的办报人传授了一位资深媒体人的独家心得,普及了办报的业务知识,让培训班的学员们受益匪浅。

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姚卫伟教授作了“校刊功能与文学写作”的讲座。他从学校课程改革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角度,阐发校刊在校园文化建设和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联系语文教学,提出办好校刊要体现新闻性、文学性和教学联动性的三大原则。来自基层的老师们感到非常亲切和具有实际操作性。

扬州江都丁沟中学张广祥老师说:“这两个讲座真的是醍醐灌顶,让人脑洞大开,如沐春风。”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的梅含辛老师则感慨道:“这样的讲座真的让我眼界大开,新闻学真的是一门专业性特别强而且内涵丰富的学问。这些知识将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并且一定会在以后的小记者活动和校刊编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次精彩的实地参观

为开阔校报校刊编辑的视野,关心下一代周报社特意安排大家参观了江苏省新闻媒体行业的两家“龙头”单位: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校刊联盟培训班的学员们对平时只能在电视屏幕上看见的“非诚勿扰”等节目的录制现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拍照留念。

在关心下一代周报社社长薛和的带领下,培训班的学员们又来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刘守华介绍了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概况。在新华报业传媒广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央信息厨房系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给基层学校的办报人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在南京江宁的3D打印研究院,先进的3D打印技术吸引了培训班的学员们。经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观看实物打印,让平时舞文弄墨的“文科生”们了解了3D打印技术。

培训班学员表示,这三次精心安排的参观让他们了解到现代传媒发展的趋势,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经验。

姜圣瑜在接受采访时,高度评价了这次江苏省校刊联盟报刊业务培训班。他认为,这个“校刊联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协作的平台和一个创新的平台。这样一个平台,一定会促进全省中小学和《周报》之间的紧密联系,对语文教学和办报都是一个创新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