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转战乌蒙山—— 于夹缝间巧妙突围
王世谊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鉴于继续在贵州省黔西、大定、毕节活动不利的情况,决定转移到黔南的安顺地区创建苏区。2月27日,红二、六军团退出毕节,西进乌蒙山区。贵州山区的2月,天寒地冻,许多地区渺无人烟,几乎买不到粮食。一万多红军将士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经历的艰难险阻难以形容。这时,国民党军以10个师又1个旅尾追、从南面侧击,阻断了红军通往黔西南的道路。红军撤出毕节后,南进受阻,便决定在向南突围之前,先在乌蒙山区镇雄、彝良、赫章的接合部与敌周旋。

3月6日、7日,为了诱使敌军错误判断红军主力不由昭通、威宁间西进,红二、六军团由贵州进入云南省彝良县的寸田坝和奎香,果然,敌军各部向镇雄、彝良、盐津前进。3月8日,为了进一步将敌调到镇雄一带,红二、六军团由奎香突然南返,在威宁以北的以则河对国民党军发起反击,歼敌两个连;接着,又经乌沙寨向东急进,拟从镇雄以南突出追剿军的包围。3月12日,红二军团又突然向南行动,并以镇雄巴溜三合头为指挥部,指挥红四、六两师南下,于当日在得章坝伏击敌军,击毙、击伤敌近千人,俘敌200余人,缴获重机枪8挺、弹药300余挑。这次伏击的成功,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各路敌军不敢再贸然向红二、六军团靠近。红二军团抓住敌人惊惧迟疑之机,出敌不意,掉头西进,经安尔洞进入贵州财神塘,二进奎香。此时,承担堵截红军任务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调动至镇雄、毕节一带,南面成了敌人防守的薄弱地带,红二、六军团抓住机会,利用镇雄一带山大林密、地形复杂的特点,穿插于敌阵之间,时而与敌隔山平行前进,时而与敌隔岭相对而过,并尽量避免与敌接触,迅速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3月19日,红军到达威宁的黑石头,离镇雄已达250余里之遥,而敌军还认定红军“若不经威(宁)昭(通)间窜入牛栏江,即窜昭通无疑”。

乌蒙山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巧妙突围的著名战役,红二、六军团经过在乌蒙山的来回回旋,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把围追堵截的几支敌军拖得疲惫不堪,甩在了镇雄、毕节一带,自己则成功跳出了包围圈。

(作者系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