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祝榆生:丹心铸就陆战魂

祝榆生是我国三代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历经15载圆满完成研制任务,实现我国主战坦克由仿研到自主研发的历史性跨越,跻身世界先进坦克行列。2019年祝榆生被追授“最美奋斗者”称号。

抗日战场诞生“军中鲁班”

抗战时期,祝榆生怀着救国之心,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黄埔军校。但彼时的黄埔军校已是官僚作风盛行,没有背景的祝榆生,连一身军装都拿不到。气愤之下,祝榆生意识到只有加入共产党,才能真正地保家卫国,于是,他当即决定“到延安去,找共产党去”!1938年1月,祝榆生几经波折,终于到达延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东进作战中,他总是冲杀在前,即使负伤,也毫不退缩。祝榆生酷爱钻研武器装备,有空就帮助维修枪支武器。八路军缺枪短炮,重火力武器只是数量不多的迫击炮,缺乏可以直射的平射炮。这让祝榆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能将迫击炮改造成平射炮,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在征得上级同意后,祝榆生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改装,并在济南战役中表现优异,一战成名。祝榆生也因此被称为“军中鲁班”。

1946年,在一次迫击炮试射中,祝榆生在察看失效炮弹时,炮弹突然爆炸,他受伤失去了右臂。

呕心沥血打造“王牌战车”

1984年,已66岁年逾花甲的祝榆生,临危受命,重返“战场”,成为我国第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

以中国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完全自主研制99式坦克,堪称天方夜谭。祝榆生偏不认命,他在心里暗暗较劲:“打个平手有什么用?我非要把它攻克打掉!”于是,他组建了一支三代坦克研制的攻坚团队,一切从零开始。

没有技术基础怎么办?那就借鉴别人。从1984年夏天开始,祝榆生家的客厅就经常灯火通明。他不是在和团队探讨技术方案和难题,就是在独自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技术资料。

为了能让99式坦克早日面世,祝榆生事事亲力亲为,72岁时还亲自去包头协调技术问题,结果在路上摔了一跤,躺在地上久久起不来。但他顾不上剧痛,抓起公文包,就上了开往会议现场的汽车。几个小时的会议结束后,祝榆生已经虚弱到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勉强扶着桌子支撑身体。工作人员发现了祝榆生的异样,赶忙将他送往医院检查,原来他已经断了三根肋骨,却还强撑着参加完会议。

1996年5月,99式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原型车横空出世,以其先进性能跻身世界先进坦克之列,成为我国陆军的王牌武器之一。

功成身退坚守革命本色

99式三代坦克研制成功后,作为最大功臣的祝榆生,却选择功成身退,拒绝了一切头衔和奖金、补贴。他说:“三代坦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一起做的工作,要把更多的荣誉给年轻人,他们更需要。”

祝榆生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办公室丝毫不讲究,就设在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一个简易楼里,仅有几平方米。沙发是二手的,办公桌是旧品改造的,座椅是木头简易拼接而成,上面只放了一个棉布垫,年轻人坐上去都硌得慌,更别说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办公室是没有空调的,冬冷夏热。直到1998年,祝榆生才勉强同意给办公室安装一台噪音很大的窗式空调。

出差,他更是能省则省。有一次,祝榆生带队去俄罗斯出差,同事看他生活不便,就建议他把换下来的衣服拿给宾馆洗衣房清洗,事后报销。祝榆生不同意,他认为出差费用里没有这项补贴,就不能开这个先例。

祝榆生的个人生活十分清贫,一直住在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一处砖瓦房里,水泥地、白墙壁,还脱落得不成样子,家具仅有旧桌椅、旧沙发各一套,一个旧书橱紧挨着。

2014年,祝榆生因病逝世,享年96岁。追思会当晚,北京槐树岭大院的不少房间都亮起了灯,很多科研人员在祝老当年奋斗过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来纪念祝老,而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在后继者身上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