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跨越万水千山,播撒爱和梦想

本报记者 郭 瑞 周 琳 邓 园  通讯员 周 妮 王寿强 张增镒 张春莲

 

在西部边远地区常年活跃着江苏支教教师的身影,“2019江苏教师年度人物”中,有连续10年助学藏族娃的知心姐姐尤苑,有把爱带向远方的汉族“妈妈”缪蔚锦,还有被云南少数民族孩子们亲热地称为“江苏舅舅”的海安支教教师群体……他们秉持育人初心,怀揣兴教梦想,将爱和知识播撒到千里之外,让希望的花朵在高原雪海、在西南边陲绚烂绽放。

 

尤苑:

把江南暖流送到高原雪海

暑假临近,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尤苑好人工作室”的公益探访团筹集了大笔资金和物资,准备7月底出发前往青海玉树。遗憾的是,今年尤老师不能去了,由于多年在高海拔地区活动,她的肺部被查出病变,最近刚做完手术。虽然不能亲自去,但她一直牵挂着那里的孩子,与探访团商议着筹备工作,盼望着身体康复后能再去玉树。

尤老师与藏族娃结下不解之缘,源于2010年网络上一封关于青海玉树学校“缺师少教”的求助帖和随后发生在玉树的大地震。她了解到每年五六月是藏区孩子的虫草假,他们跟随父母一起上山挖虫草。当年7月,尤老师第一次踏上了去往玉树的支教之路。

   尽管去之前做足各种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让人猝不及防。先是遭遇一次车祸,紧接着又是强烈的高原反应,更让她瞠目结舌的是这里简陋的教学和生活条件,“没有一件像样的教具,十几天才能洗一次澡。但既然来了,为什么不做出点改变呢?”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勇气,她默默许下了承诺:“今后每年暑假都要来。”

在那里,尤老师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带他们开展趣味活动;她还为玉树州30多所学校的女生们上“护花课”,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帮助小“格桑花”们走出大山看世界,与苏州同龄人结伴。当得知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第一年她就资助了3个孩子。10年下来,她共捐出10多万元,帮助10多名孩子重返校园。

尤老师的爱心之举带动了许多人。为了给藏族孩子募集毛毯,她策划的暖冬计划得到了上万名苏州市民的响应。去年,尤老师荣获了共青团中央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扶贫助困好青年荣誉称号。

 

缪蔚锦:

用爱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梦

2008年,常州市西横街小学语文教师缪蔚锦主动报名参加“千课万人支援农村教育”活动,来到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中心小学支教。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晚上回到宿舍,看见墙壁和天花板爬满各类虫子时,缪蔚锦还是有些紧张。“当时害怕极了,但既然来了就要把课上好。”第二天,她找来消毒液与虫子做斗争。生活艰苦、教学条件简陋,都没有磨灭她对教学的热爱。做好书本教学的同时,缪蔚锦还开展各类活动,让同学们学习用脚丈量距离、走进超市调查月饼的品种……同学们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变得更加自信与独立。

大丰支教的经历,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会影响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做孩子成长的导师。”在青海支教时,缪蔚锦在教育孩子时倾注了满满的母爱,“我教的30名孩子都是游牧民族孤儿,所以我不仅教书,还带着他们运动,帮他们洗衣服、做饭。那里的孩子都不喊我老师,而叫我‘华吉妈妈’。”华吉在藏语里代表吉祥如意。从2015年暑假开始,每年的青海之约成了她心中的寄托。受疫情影响,藏地孩子都十分担心今年暑假无法与“华吉妈妈”见面,但缪蔚锦表示只要条件允许一定赴约。她说:“我愿自己这一根小小的蜡烛,能照亮青藏雪域高原孩子心中的梦想,也愿更多人与我一起为藏汉两地的交流而‘燃烧’。”

 

海安支教教师群体:

宁蒗孩子的“江苏舅舅”

每天清晨6点,唐义凯老师便“驻守”在宁蒗民族中学高三海安2班的教室里,等待着学生们。“去年8月刚来时,由于高原反应,上课时讲话都需要中途歇一歇,但高三的教学分秒必争,很快我就适应了。”

唐老师是第十批来到宁蒗支教的海安教师。1988年,35名海安教师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在全国开创了群体支教扶贫的先河。32年来,先后10批近300位海安教师来到宁蒗,他们把人生最灿烂的年华留在了大山深处。

1988年夏天,海安老师们来到宁蒗的当天晚上,山洪引发的泥石流倾泻而下,冲进老师们临时居住的木板房。首任宁海中学校长梅德润号召支教老师们手挖肩挑,用了一星期才清除完校园内积下的一尺多厚的泥浆。

第二轮带队去宁蒗民族中学支教的徐广福副校长说:“缺水缺电等尚在其次,山里娃的学习基础更让老师揪心。”徐广福教化学,他将班里完全没有化学基础的孩子邀请到居住的“江苏院”,自己“戒掉”了午休习惯,全用来为孩子们补课。这打动了宁蒗孩子,孩子们也以“陡增”的分数和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回报了徐广福。

第九轮支教教师徐爱辉通过微信朋友圈集资18万元,设立奖学金,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学生英语听力差,石朗俊老师倡导成立爱心服务队,多方筹集资金为高三学生配备Mp3……“海安班”老师还到民中初中部、贝尔初中和蒗渠初中做中考复习指导,集体资助民族小学5名贫困学生。

“宁蒗学生以彝族和摩梭族居多,家族中常以舅舅为尊。家长常说,我们海安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江苏舅舅’,带领孩子们改变命运!”参加过第一轮、第二轮支教的唐家仁老师说。

从第一轮到第十轮,30多年来,海安老师们勇于拼搏、悉心育人,不仅引领着宁蒗孩子走出大山,也为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千山万水隔不断老师们的爱心,艰难险阻挡不住支教的步伐。老师们用大爱之举书写着扶贫扶志、兴教强国的时代担当。

 

图为缪蔚锦在阳光下为青藏高原孩子们上课。

 

图为海安支教老师和宁蒗当地老师交流。

 

图为尤苑老师和她资助的藏族娃在一起。